所有人 带您全景游四十七团 感受传承沙海老兵精神
四十七团的前身是闻名中外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949年10月,十五团随王震将军由甘肃酒泉向新疆进军,同年11月28日,十五团在阿克苏获悉国民党特务在和田策划武装叛乱的情报
四十七团的前身是闻名中外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949年10月,十五团随王震将军由甘肃酒泉向新疆进军,同年11月28日,十五团在阿克苏获悉国民党特务在和田策划武装叛乱的情报,12月5日,十五团奉命从阿瓦提县沿和田河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奔和田。他们进入死亡之海,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飞滚的流沙上踏出一条生命之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始建于1999年,2013年改扩建。纪念馆分上下两层,总长71.9米、宽14米、高14米,总面积2544.45平方米。
纪念馆展示内容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忠魂烈骨、光辉历程篇(1938-1948);第二部分是艰苦卓绝、屯垦戍边篇(1949-2000);第三部分是奋进求实、红色传承篇(2000-2017);第四部分是未来展望、大展宏图篇(长期规划);第五部分是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历史专题展厅。纪念馆以图片展览、实物陈列、影像播放等方式,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生动再现了老兵穿越沙漠、进军和田、建设团场的历史画卷,给游客一种亲临其境的体验效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耸立在四十七团老兵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广场上,纪念碑整体由红白两色的阿拉伯数字4和7组成,寓意四十七团;红色部分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犁,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盒子枪,寓意军垦人在亘古荒原上仗剑扶犁、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
纪念碑碑宽7.19米,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碑高15米,碑前下方有两层台阶,上层为五级,代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五团。主碑上嵌入和田地区地图,上面标有十五团官兵奉命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路线图,象征着兵团战士始终坚守这片不容侵犯的土地。
沙海老兵村,位于四十七团团部西边,老兵和他们的后代从居住地窝子到住草把子房、砖房,再到住楼房的变化,是老兵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是生活变化的历史见证,更是几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见证。
老兵村将四十七团红色历史文化特色与现代设施相结合,环境整洁舒适,可为游客参观、学习、住宿提供良好的体验。其中,有6栋12套老兵故事展厅,分为部分老兵生平故事和旧物展示;有4栋8套为老兵食堂,还有15栋30套房屋为老兵村特色民宿,可供游客体验过去的生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四十七团的老兵集体请战,申请赴朝鲜参战,但上级下令让战士们继续屯垦戍边。
生前未能到“三八线”是老兵们一生的遗憾,为弥补这一遗憾,他们在四十七团二连开垦出一块宽300米、长800米的墓地,起名“三八线”。
1955年秋,抗日战争时期参军的老兵周元,在开荒时因劳累过度口吐鲜血倒在地上。周元去世后,战友们把他安葬在“三八线”,以后这块地就成为老兵们的安息之地。岁月流逝,老兵一个一个离去,有300多名老兵和他们的妻子长眠于此。
经过后人的不断修缮,如今的“三八线”沙海老兵纪念园庄严肃穆,白色的参观走道两边种植着常青树,园区中央的纪念碑下鲜花常伴,经常会有游客来这里祭扫,表达对老兵们的敬仰和缅怀。
“将军树”是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位于四十七团二连。1952年,由时任二军五师十五团原政委黄诚、团长蒋玉和共同栽植,后命名为“将军树”。这里原来是一片碱滩地,被战士们硬是改造成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后成为四十七团团部。
“将军树”是四十七团所有树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一棵树。据说,当时这里一片盐碱地时,人们都通过 “将军树”来辨认方向。
“将军树”寄托着人们对家园四十七团的深深情感。60多年过去了,“将军树”依然根深叶茂,预示着老兵精神代代传,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必将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美丽。
老兵驿站占地470平方米,设有游客接待中心、售卖部、男女更衣室、卫生间,是四十七团沙海老兵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的重要延伸点,未来将被打造成“党性教育+沙漠旅游”综合体。
在老兵驿站背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可体验重走沙海老兵路项目,感受7.19里的沙海行军艰辛。
四十七团夜市目前营业面积2500平方米,有170个经营摊位,目前已完成招商并营业摊位40个。来自团场和周边乡镇的餐饮商户们推出了上千种特色美食及饮品可供消费者选购品尝。
老兵镇夜市以“全、特、新、奇、鲜”为主题,旨在打造四十七团及周边地区夜间经济的新地标。
向作者提问
|